這篇想寫給那些第一次失戀的人們。
「我好生氣,我氣他為什麼可以這麼自私,好像都不在乎我的感受一樣」欣欣一邊哭著說,但聲音卻越來越小⋯⋯安靜了一段時間後,才緩緩地又開口:「但其實最讓我痛苦的,是從分手之後,心裡總是會冒出一個小小的聲音,問著自己『我這麼常生氣,真的可以嗎?我想不出自己有哪裡好,真的值得被愛嗎?』⋯⋯我感覺好陌生,都不認識自己了⋯⋯」
人們總是在關係裡照鏡子,透過關係,我們會更認識自己,也感覺穩定。而失去一段關係,往往會讓我們產生很多自我懷疑,不再被喜歡的感覺好痛苦,甚至會讓我們想抓著對方問個清楚明白,到底是自己哪裡做錯了,才不被喜歡。
如果你也在這樣的狀態裡,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徬徨的你一些方向,幫助你走向療癒的旅程,重新整理自己、慢慢從情傷中好起來。
《接納暫時有點混亂、無助的自己》
或許想到這件事時,你就會覺得有許多複雜的感受:憤怒、嫉妒、內疚、傷心、徬徨、憂鬱⋯⋯這些是很正常的。我們平常對待自己、對待他人的方式,很多時候是一種「習慣」。這個「習慣」不一定是你有意識地建立起來的,多半時候,它是來自你的原生家庭。從小,我們就習慣看著爸爸媽媽這樣對待彼此、對待外在的環境,某種程度上,我們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用父母的方式來與世界、與他人相處。我們就像住在一顆小小的水晶球裡,有著自己世界運作的邏輯。而談戀愛,是我們第一次認識、走進其他人的水晶球世界裡。或許它會打破我們習慣的規則,或許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原本相信的世界。
打破的過程很痛苦、很慌亂,但同時也創造出許多選擇,我們開始能夠意識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內在觀點、規則、需求、感受到被愛與愛人的方式⋯⋯我們有機會更認識自己,並且能創造出「選擇」的空間。或許有些承襲自父母的規則,我們其實不喜歡,那就不一定要留在我的世界裡。給自己一些整理的時間吧!整理房間總是會有一段亂亂的時間,我們需要把每一樣東西都拿起來好好地仔細看看,再決定哪些要留、哪些要丟、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再次把他們收好、排放整齊。
《事情的發生,或許有很多原因》
當遇到挫折時,我們常常會執著於找到一個原因,或許是因為受傷太痛了,潛意識裡好希望找到一個原因,下次或許就可以避開、不再受傷。我們其實很習慣「線性」的歸因法,也就是一個結果只有一個原因,就像實驗室裡一樣,所有的環境都控制好了,所以結果一定是唯一的「操作變因」導致的。當我們陷在尋找原因的執念裡,很容易就會陷入「到底是我的錯?還是他的問題?」不斷地陷在責怪自己和指責他人的狀態中。
然而,在真實生活裡,多半不是這樣。通常一件事情發生,會有好多的原因同時影響,或許在關係裡,我有些時候總是霸道了一點;但他也有他的不體貼;或許他劈腿,狠狠地傷害了我的心,但我也常常對他的邀請冷漠以對。當我們能接納,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,在一段跌跌撞撞的感情裡,有許多原因讓我們最終沒辦法繼續走下去,可能是我、可能是他,也可能是我們就剛好碰在了不對的時間點;我們能接納,雖然自己受傷了,好像在這段感情中是個失敗者,但不代表「我」整個都是不好的,或許有些部分,我是很棒的;有些部分,也因為這次的經驗提醒,我想有些改變。
《給自己一些時間,重新整理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》
有些時候,失去伴侶會帶給我們很多獨處的時間,我們有更多時間和自己對話、和自己相處。許多人在這個時刻會突然發現自己有些無法妥協的堅持、有些深刻的需求,有些過往不願意承認的黑暗面。或許你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認識自己,去嘗試一些新的興趣、來一場一個人的旅行,或是用更開放的態度交朋友,在悲傷之餘,你也能允許自己享受一個人的時間,好好地重新把自己撿起來,秀秀自己、學習照顧自己。
改變雖然有點可怕,卻也會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。但自始自終,能讓我們好起來的,都是任何時刻對自己的接納。我們允許自己有些時候不那麼體貼、有些時候想躲起來哭泣、有些時候願意多交朋友、有些時候看所有東西都不順眼,只想大罵這世界有多不公平。不管自己是什麼樣子,永遠都要站在自己這裡,陪著自己好好地去經驗這些、認識這些感受與想法,慢慢地,你會好起來,也會長成自己更喜歡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