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著孩子從蹦蹦跳跳的小學生變成整天關在房間裡的青少年,許多父母都曾站在緊閉的房門前嘆息:「那個愛笑愛撒嬌的孩子去哪了?」青春期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,孩子們在身心劇烈變化中摸索成長的方向,而父母往往既心疼又困惑,想幫忙卻不知道從何著手。
#青春期不是叛逆期,而是人生最重要的轉運站
當青少年開始用摔門聲回應關心,當父母的叮嚀總卡在緊閉的房門外,那些說不出口的焦慮,往往化成『成績退步』、『手機成癮』、『偷懶所以才說自己拒學』的指責。門內的孩子把臉埋進枕頭:『他們只看到我的叛逆,卻沒看見我正在溺水…』
這正是家有青少年家庭的常見困境——孩子承受著課業壓力、同儕比較、身體變化與自我認同等多重衝擊,父母則被親子衝突、教養焦慮和時代落差感團團包圍。其實這些看似「叛逆」的行為,都是孩子在對世界發出求救訊號:「我好迷惘,但不知道該怎麼說。」
#心理諮商不是看病,而是打造安全成長空間
諮商心理師就像專業的「轉大人嚮導」,提供一個中立不評價的成長空間。
✦對孩子來說,這裡是能安心卸下防備的避風港
沒有批判的眼光,沒有「你應該怎樣」的說教,心理師帶著同理關懷的眼光,專業的引導青少年:
1.整理不明所以的情緒:釐清焦慮來源,區分「別人期待」與「自我需求」
2.學習情緒調節技巧:從呼吸練習到壓力管理,找回生活掌控感
3.探索真實的自我概念:透過談話、發問引導、媒材等工具,認識整合內在的自我概念
✦對父母而言,諮商是重新理解孩子、重啟對話的翻譯年糕
當房門成為青春期的結界,許多父母第一次讀懂鎖孔後的心事:那些倔強的沉默,是孩子在練習藏起脆弱的模樣。透過家庭會談或親子諮商,父母開始明白——
1.讀懂青少年的「非語言訊息」:倔強轉身可能是正在消化挫敗的眼淚;沉默可能不是反抗,而是不知如何表達
2.調整對話意圖:與其追問「為什麼關門」,不如輕叩門板說「當你想聊時我都在」
3.慢下來允許孩子自己消化: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樹洞,適當放手與溫柔守護,耐心陪伴等待。
#當這些情況發生時,心理諮商能為家庭撐起保護傘
1.孩子出現睡眠障礙、拒學、飲食失調、情緒暴衝等身心警訊
2.親子對話只剩「嗯」、「不知道」、「隨便」的沉默僵局
3.網路成癮、情感困擾、同儕排擠、校園適應等成長的議題
4.對未來充滿焦慮、失去生活目標與動力、出現自殺自傷等危機
心理諮商不是魔法,無法彈個手指頭就能解決所有問題。但心理諮商能夠點亮一盞燈,陪孩子在迷霧中找到方向,讓成長的磕磕碰碰能轉化成滋養生命的養分。
當發現孩子有這些反應或表現,如經常說「好累」、「煩死了」;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;出現自傷行為或極端情緒起伏等。這些都是孩子在發出「#我需要幫助」的訊號。
與其在孩子房門外焦急徘徊,不如牽起孩子的手走進諮商室,讓專業心理師成為家庭的成長夥伴。轉大人的路上總是有歡笑有淚水,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:無論風雨多大,都有人願意陪他穩穩地一起走。
讓輕輕說用專業與溫暖,接住每個需要支持的成長時刻。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理解,轉大人的漫漫長路,讓我們陪您走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