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曾經困惑,當心情低落時應該去找誰幫忙?是心理師還是精神科醫師?這兩個角色在大家的眼裡可能很相似,但實際上他們有各自的專業。如果要比喻的話,心理師更像是擁有影響人心超能力的緋紅女巫,而精神科醫師則是帶著聰明才智,且手握魔法棒的哈利波特。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他們的不同吧!
訓練背景有差喔!
想當心理師,需要先考上心理或諮商相關研究所,並實習1500小時以上,完成論文取得碩士學位後才具備考試資格。待考試合格取得心理師證書後,才能成為國家認可可以守護民眾心理健康的心理師。
而精神科醫師則需要經過醫學院的嚴格訓練,成為全科醫師後,選擇專攻精神科,並進一步學習如何診斷和治療各種精神疾病。精神科醫師的訓練強調對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理解,他們擁有開立藥物的合法性,在面對民眾的心理症狀時,能夠使用適當的藥物來幫助情緒穩定。
工作任務也不一樣~
實務上,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的任務有明顯區別。心理師主要負責心理諮商,透過談話來了解內心的煩惱、糾結和困境,評估個人的優勢與限制,關注人與環境間的互動,協助找到適應的方法。心理師透過對話幫助你找到問題的根源,並協助你擺脫困境,或與其共處。
精神科醫師則專注於診斷與藥物治療,特別是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,例如失眠、情緒低落等情況。醫生會提供藥物幫助,調整大腦化學平衡,讓你回到正常生活節奏。有些精神科醫師也會提供心理治療,但相對於心理師,精神科醫師的專長仍在於藥物治療,而非深入的心理諮商。
英雄們的合作
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雖然是不同類型的專業人員,但他們經常合作,共同保護大家的心理健康。如果你找心理師,經過談話後發現需要藥物介入,心理師可能會推薦你去看精神科醫師。而精神科醫師在治療中,也常建議患者同時尋求心理諮商,因為藥物治療雖然可以穩定情緒,但治標不治本,長遠來看,還是需要正視並解決內心的困境。藥物治療和心理諮商如同並肩作戰的戰友,一個負責快速止痛,一個負責長期療癒,幫助你逐漸恢復心理健康。對於情況嚴重或有急迫需求的患者,這樣的雙重照護模式更能提供有效幫助。
只要你願意,我們都在!
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各有其擅長的領域,就像心理健康界的武當和少林。心理師透過談話帶你探索與認識自我,找到面對困境的方法;而精神科醫師則是運用藥物來守護心理健康。當你心裡難受、不知道該怎麼辦時,別害怕!無論是心理師還是精神科醫師,都是你心理健康的守護者,只要你願意尋求幫助,他們都能為你提供協助與支持。